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古镇》81 润城镇 铜墙铁壁

请点击关注➤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中国古镇》81 润城镇  铜墙铁壁





“放旷归来春复春,故乡山水故乡情。笙箫谷口新翻调,鸥鹭溪头旧约盟。湖海胸襟应让我,夔龙事业且输人。闲中还欲求仙术,携手逍遥八洞宾。”


伴着这首优美的诗,我们一起走进润城镇。





历史遗留,铜墙铁壁

润城镇,一直是山西阳城县最繁华的城镇之一,富商巨贾辈出。沁河明清时称“洎水”,它如乳汁浸润,哺育了润城镇的人们。


明末时,富庶的润城镇曾多次遭到流寇的袭扰,为了抗匪自保,润城修建了3座城堡:屯城、刘善城和砥洎城。几百年过去了,屯城与刘善如今仅存遗址,只有砥洎城基本保留了下来。


润城镇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东七公里处,“早在战国时期已是韩赵相争的重镇。”古称“少城”、“小城”,因冶炼业兴旺曾称“铁冶镇”,明嘉靖三十八年改为“润城”。


润城镇四山环抱,三水萦流。润城镇位于阳城县城东沁河东岸,樊溪由镇中流过。晋阳高速公路由村北经过,并设润城出口,南接晋韩公路,离侯月铁路线阳城站仅7公里。



润城镇自古以来都以历史文化名镇著称。砥洎城、东岳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官家、商家大户建筑比比皆是。


古为阳城四大镇之一,元、明以来,手工业和商业颇为发达,富商大贾迭出,文风鼎盛,科举人仕数冠于全县,人口多而集中。曾是阳城县首屈一指的文化、商贸重镇。


现存有省级保护文物明代古城堡“砥洎城”,润城“东岳庙”(应为金代建筑),屯城“东岳庙”(金代)。并有春秋战国时期白启屯粮而得名的屯城村,明代尚书王国光故居上庄村,影响八省的道教圣地天坛山,望川村的开明寺,上伏村、中庄村的汤帝庙等名胜古迹。


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到润城时住过的姚家院,炸毁日伪碉堡的紫台岭伏击战遗址建设的紫台岭烈士陵园等,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这块丰腴的土地上名人志士层出不穷,明代政治家、财政家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光禄大夫王国光,清代汉学家、数学家张敦仁,户部尚书张慎言,布衣诗人张晋等名满天下。这些先哲躬身实践,奠定了文化润城的根基。





硫矿资源,造福人民

硫磺冶炼是润城镇最早的化学工业,这里硫磺、煤炭资源丰富,冶炼历史悠久,硫磺质地纯正,晶莹剔透,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畅销国内外。


润城镇的硫磺冶炼工业以刘善为着。早在隋末唐初,这里就已经有了冶炼硫磺的手工作坊。到了明初,又创造了土窑生产硫磺的技术。后来,又发明了“天地罐”冶炼法,炼出的磺产量虽低,但质量甚佳。这种天地罐技术,是中国炼磺史上的一个飞跃。比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炼磺技术还要先进。



明清之际,硫磺大量用来制造火药,抵御外来侵略,这自然促进了硫磺工业的发展。民国初,硫磺除用于制作火药外,还大量地用于化工产品的生产,硫磺需求量逐渐增加,生产技术也有了重大突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出磺率。


上世纪50年代末,国家定点收购,供不应求。新中国成立后,润城镇境内硫磺工业大规模发展,成为当年润城公社和一些大队的主要经济支柱,为润城的经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现在,由于市场的疲软和对环境的污染等原因,硫磺冶炼业在润城销声匿迹了。当年,硫磺冶炼业在为润城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大量的有毒气体在空中扩散,大量的废渣倾倒在河滩沟岔,毒化了的土地二十多年过去了,还没能完全恢复。我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出现更科学的硫磺冶炼技术,丰富的硫矿资源还会造福于润城人民。





旅游强镇,打造沁河文化产业带

润城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沁河水面最开阔最舒缓的河道纵流境内20公里。历史上有“沁渡扁舟”的生态画卷,也留下星罗棋布的古堡古建群,明史记载达54座,现在保存相对完好且有开发价值的仍有10余座。构成了特色街道、民俗风情等独特的文化景观带,为以人文为特征的沁河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


除此之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润城镇文化旅游、生态园林建设都走在前列。在润城镇政府设有一个文化展示区,分门别类陈列着山货加工、香油制作、剪纸等传统工艺,以及摄影、国画、油画、诗词集等作品,展示了该镇深厚的文化底蕴。



凭借着这些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面对资源整合后的煤炭枯竭的形势和挑战,润城镇按照“错位发展,差异发展”的理念,提出了“打造沁河文化旅游产业带”的新构想。内容包括:打造一条生态景观长廊;打造一条十里商贸街;打造一批水上游乐节目;打造一批沿河森林公园;打造一个最具吸引力的主题公园;打造民俗一条街和美食一条街;打造中国明代第一村;打造一条绿色游览系统。


“以沁河为轴,以古堡、古村落、庙宇为节点,以沁河文化、农耕文明、生态休闲、水上娱乐、产业观光、现代体验为内容,以车道、绿道、船道为链接,形成一个传统与时尚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辉映,涵盖体验、休闲、产业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带。”这是政府早在之前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就画出的蓝图。


按照这一构想,润城镇在发展文化旅游上迈出可喜的步伐,打造了3A级景区上庄天官王府,投资1亿多元,完成40多个古院落产权收购,修缮了10多处具有代表性的院落。完善了相关旅游要素配套,实现了开门营业,国庆黄金周接待游客2.94万人次,收入37万元。目前已启动13项工程,建成了一个5A、一个4A、两个3A级景区,使润城成为沁河文化旅游产业带上一座闪耀着生态之美和人性之光的幸福之城。当地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不断提升。



潮起洎水千层浪,风荡征帆一路歌。



图文来源楼友会,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纪录片《中国古镇》合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